說到高考,不得不提其中的特別招生形式——大學自主招生。能夠走自招這條“捷徑” ,是很多學生和家長的希望。
那什么是大學自招,誰適合,怎么考,今天就全面科普一下。
對于一般考生來說或許是已經開始第一輪復習,但對于競賽生來說當然是要全力備考競賽!
對于家長來說,此時并非是你們休閑的時候,了解自主招生相關政策當為首要任務。
一、自主招生政策部分
1.自主招生是什么
各大學(2016年全國共有90所985、211名校有自招)在高考后獨立組織考試,給與在考試中表現優秀的學生降分錄取等優惠。最多能降至一本線錄取(即分數達到當地高考一本線即可進入該大學)。
2.自主招生有什么用?
自主招生是學生高考的“保險”:當學生的高考分數沒有達到統招的分數線時,可以使用自主招生的優惠政策,“計劃外招生”進入大學。
小例子
例如2016年北大的分數線在695左右。
某學生高考失利考了670分,但他在自主招生考試中表現優秀,獲得30分加分(降分錄取),加分后為700分,高于北大的統招分數線,即可順利進入北京大學。
3.沒有任何獎項就不能參加自主招生嗎?
沒有任何獎項也可以參加自主招生。縱觀2016年高校自主招生條件雖然都需要各種獎項,但是也有少部分高校招收單科成績或者是綜合優秀類的考生。
其中不乏哈工大、西安交大、華科、華南理工等知名高校。
4.怎樣參加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為大學公開發布信息,學生自愿報名參加,全程公開的招生形式。幾個重要時間節點如下:
溫馨提示
按照2016年的時間安排,高校簡章在3月上旬才公布,大部分集中在3月中旬公布。預測2017年可能會回歸正規,在2月底或者是3月初公布。
5.我可以拿到多個學校的自招加分嗎?
可以。在投遞材料、獲得初審資格、參加考試等環節中,一個學生都可以同時獲得多個大學的自招機會。
即一個學生可以同時向多所大學提出申請、同時獲得多個大學的初審通過資格、參加多個大學的考試,因而一個學生可能獲得多個大學的自招加分。
但是部分高校也會明確表示不能同時填報多所高校。
但在最后填報志愿時,只能使用其中一所大學的加分。
6.怎樣獲得自主招生資格?
根據2016年自招情況看來,學生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尤其是高三各次期中、期末及一模考試的成績)足夠優秀,獲得省級競賽獎即有極大可能通過初審,獲得自主招生資格。
2016年高校自主招生條件分為5大類:
1、競賽類獲獎(分文理科)
2、科技創新類獎項
3、具有專利發明、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文章或者是出版過文學作品專著等
4、單科成績或者是綜合成績十分優秀
5、獲得過國際獎項
7.自主招生的初審和考試通過率怎么樣?
由于缺乏數據,我們無法統計自招初審的通過率。同時各校自招考試的通過率不同,所以考生還要認真準備考試。
8.聽說“校薦”取消了,高中還能為我做推薦嗎?
可以。國家明文規定取消“校薦”,但事實上,大學審核學生材料時最主要的依據仍然是學生的在校成績,區別有兩個:
(1)以前是給高中一定數量的推薦名額,由高中分配。現在是自主招生報名的時候需要有“推薦人”。中學有給做推薦的考生通過初審的幾率更大。
(2)以前高中在分配校薦名額時會注意每個學生只有一個校薦機會。即清華給某中學20個校薦名額,北大給該中學25個校薦名額,學校會把這45個名額分配給45個不同的學生。
現在學生自行申請,一個學生可以同時申請多個大學,獲得多個大學的自招資格。
9.聽說需要專家推薦,什么樣的專家推薦有用?
學校班主任、任課老師、實驗室老師、大學教授、居委會、學生社團、公益組織……全都可以寫推薦信。
除競賽獎項和學習成績之外的申請條件,都是“附加項”,推薦信是高校初審的參考選項,來大致評定考生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