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選擇大學都是高考生極為頭疼的一件事,因為選擇一個好的大學,可以使自己的人生少走很多彎路。
所以,很多學生和家長對選擇學校這件事上往往要考慮的地方是非常多的,例如,專業的就業情況,學校的資質以及水平怎么樣。而選擇哪里的學校,成為導致了學生和家長最容易出現分歧的問地方。
其實,這個問題并不是需要很嚴肅的爭辯或者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思考的。高考之后最重要的事情,那肯定就是志愿填報了,那么志愿填報的重點是什么呢?當然是學校了。很多家長和學生都陷入了一個誤區,不論是省內的學校還是省外的學校,都應該先考慮學校的教學水平怎么樣,專業怎么樣,學校的學校氛圍好不好。
還有一些分數比較低的同學,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想去外省的大學,但是怕分數不夠或者被調劑到不喜歡的專業。所以,覺得報省內的學校會比較好,相同分數可以報更好的學校,這個想法其實沒有錯,本省的考生報考本省的大學確實會有一些優勢和便利。也有很多同學,不想聽取家人的意見,決心想去外省讀書,可以去其他的地方漲漲見識,畢業也可以在外地尋求更好的發展。
這兩個觀點的不同造成了很多家長和學生的集體焦慮甚至爭執。其實,前面我們說過,志愿填報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學校的資歷,還有就是適合自己的專業,不論省內還是省外,要考慮好未來的發展。如果單純地想要包一個分數更高,排名更靠前的學校,忽略了專業以及自身的優勢,畢業之后的發展也是會充滿艱辛的。
讀省內大學最大的好處就是距離近,回家方便,而省外大學可能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路途較遠,很多人剛到省外大學讀書就會表現出明顯的不適應,還有就是飲食文化方面的差異。看個人意愿和實際情況,其次看本省和其他省的教育、經濟、社會以及發展前景的差距。一般來說,省內高校對本省學生都會提供一些便利,如果個人成績不理想可考慮省內比較好的高校。
無論是省內院校還是省外院校,都有其優勢與弊端,一定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而定,不可盲目隨意報考,學校與專業都要仔細選擇,這關乎到未來方向發展,希望大家都可以去滿意的學校,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