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是很巨大的,而在高考中志愿填報是很重要的一環,其中第一志愿尤為關鍵,因為高校錄取通常是從考生的第一志愿開始檢索。但是也不是所有考生都能被該志愿學校錄取。那么,如果被第二志愿的學校錄取了但不想去的話要怎么做呢?
高考志愿填報中第一志愿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因為當前大部分高校的錄取都是遵循考生志愿,分數優先的原則進行的,在投檔的時候先檢索考生的第一志愿,考生分數夠的話,檔案就會被投遞,分數不夠轉至第二志愿,直到檢索考生的所有志愿。不過,很多考生都會將第一志愿學校當做沖擊學校,填的會比較高,并不能保證一定被會錄取。那么,若是被第二志愿錄取了但是不想去的話要怎么辦?
一般情況下,只有兩種辦法。第一種及時聯系被錄取的學校,協商看能不能退回檔案,然后參加補錄或者其他批次的志愿填報,不過這個過程中操作比較麻煩,高校基本上是不會同意的,并且教育部也有規定,考生一旦被大學正式錄取后,是不允許高校和考生以任何理由退檔的;
第二種辦法就是考生放棄入學,準備復讀,參加第二年的高考,高校會在開學考生沒有去報道一段時間后,將考生的檔案退回。一般情況下,不影響考生參加第二年高考報名,但是部分省份比如廣東省就曾明確規定過,考生被錄取后不去報道,造成名額浪費的,會計個人入誠信檔案,影響第二年部分學校錄取。所以考生務必了解清楚自己所在省份對錄取后放棄入學有沒有什么要求。
一般情況下,被大學錄取后不去上對考生第二年高考報名不會產生影響,不過有些省份
針對這種情況是會計入考生個人誠信檔案的,或者會限制考生第二年高考志愿的填報數量,畢竟這種行為會造成高校招生名額的浪費。
很可能面臨沒有大學上的問題,教育部明確規定,考生被高校正式錄取后,高校以及考生均是不允許退檔的;同時考生也不會被當年其他大學錄取,往往只能去復讀。
可能會造成學籍重復,高校的學籍通常在開學的時候進行注冊,但也不排除人為操作中出現疏忽,考生沒去報道但被注冊了學籍的情況也是有可能發生的。若是考生第二年考上;了別的大學,可能會有兩個學籍,這樣就會很麻煩,不過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