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介紹《2016年中國學生資助發展報告》的主要情況;二是介紹普通高中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學雜費政策落實情況;三是介紹2017年學生資助工作重點。
一、2016年學生資助實現“四增長”
2016年,國家進一步完善了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各項資助政策得到有效落實,實現了“受助學生規模”“資助總額”“財政投入”“學校社會投入”四個增長。
(一)受助學生超過9000萬人次,增幅7.6%
2016年,全國累計資助學前教育、義務教育、中職學校、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學生(幼兒)9126.14萬人次(不包括義務教育免費教科書和營養膳食補助),比上年增加692.87萬人次,增幅7.6%。
(二)資助金額超過1600億元,增幅8.23%
2016年,全國累計資助金額1688.76億元(不包括義務教育免費教科書和營養膳食補助),比上年增加128.51億元,增幅8.24%。
具體到各個學段,2016年資助情況為:
1.學前教育,共資助幼兒619.36萬人次,資助金額68.18億元;
2.義務教育,1.38億在校生全部享受了免學雜費政策;1.28億學生享受了國家免費教科書政策,財政安排資金167.4億元;3400萬學生享受了營養膳食補助;1563.83萬學生享受了寄宿生生活費補助,資助金額165.11億元。義務教育成為資助政策最全、覆蓋人數最多的學段。
3.普通高中,共資助學生1158.47萬人次,資助金額167.50億元,比上年增加28.21億元,增幅20.26%;
4.中等職業教育,共資助學生1502.66萬人次,資助金額332.13億元;
5.高等教育,共資助學生4281.82萬人次,資助金額955.84億元,比上年增加107.87億元,增幅12.72%。
(三)財政投入超過1100億元,增幅5.4%
2016年學生資助資金中,財政投入共計1109.18億元(不含義務教育免費教科書和營養膳食補助),比上年增加57.33億元,增幅5.45%。其中,中央財政579.20億元,占2016年資助總額的34.30%,比上年增加19.82億元,增幅3.54%;地方財政529.98億元,占2016年資助總額的31.38%,比上年增加37.51億元,增幅7.62%。
財政資金占當年資助資金(不含免費教科書和營養膳食補助)的比例為65.68%,財政投入是國家學生資助經費的主要來源。
各個學段財政投入占比情況為: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占學前資助總額的97.10%;義務教育均為財政資金;中職教育財政投入占比77.20%;普通高中財政投入占比90.82%;普通高校財政投入占比49.10%。
(四)學校和社會投入580億元,增幅13.4%
2016年,高校國家助學貸款、學校投入、社會投入(包括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捐助等)共579.57億元,比上年增加71.16億元,增幅13.40%。
其中:
1.高校國家助學貸款:全年共發放貸款263.21億元,較上年增加43.35億元,增幅19.72%。
2.學校投入:學校從事業收入中安排的資助支出219.22億元,較上年增加20.81億元,增幅13.14%。
3.社會投入: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捐助等資助資金共97.13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
從上述多項發展數據可以看出,在2015年學生資助體系實現“三個全覆蓋”,即所有學段全覆蓋、公辦與民辦學校全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的基礎上,2016年,國家對學生資助的投入不斷增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上學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得到實實在在地落實,教育公平邁出了更加堅實的步伐。
二、普通高中建檔立卡學生免學費政策開始落地
《財政部 教育部關于免除普通高中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雜費的意見》出臺后,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2016年狠抓了三個方面的落實工作:
第一,抓“快”。《意見》出臺一周后,我們立即組織召開工作部署會,就免費學生認定、資助標準確定、地方資金落實、已收學費退還、資助信息管理和監督檢查等方面的工作進行部署,詳細解讀政策,要求各地財政、教育部門迅速行動起來,吃透政策,逐級落實。
第二,抓“實”。為夯實各方責任,教育部聯合民政部、國務院扶貧辦、中國殘聯印發《普通高中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學雜費政策對象的認定及學雜費減免工作暫行辦法》,明確了教育、民政、扶貧、殘聯等各個部門的職責分工,明確了幾類學生的認定責任,明確了工作流程,把責任壓實,把具體工作做實。
第三,抓“準”。教育部與國務院扶貧辦多次開展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與全國中小學學籍管理系統數據比對工作,組織地方四部門聯合開展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數據核查工作,確保“一個都不拉”。
在財政、教育、扶貧、民政和殘聯等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普通高中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學雜費政策有計劃有步驟地平穩推進。2016年秋季學期,全國共有143.77萬建檔立卡普通高中學生享受免學雜費政策,資助資金共計9.24億元,其中,中央安排資金4.4億元,地方落實4.84億元。
三、大力推進“精準資助”和“資助育人”是2017年的工作重點
2017年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將繼續以“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為總體目標,大力推進精準資助和資助育人兩項重點工作,切實提升學生資助水平,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召開。
一是狠抓精準資助,切實花好每一分錢。在資助對象上,督促各地各校進一步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辦法、完善認定機制。在資助標準上,大力推進根據學生貧困程度分檔發放資金的辦法。在資金發放時間上,進一步改進發放機制,確保困難學生在最需要時以最便捷的方式把錢給到他們手上。在技術手段上,進一步完善資助信息系統,與國務院扶貧辦等相關系統實現信息共享。在執行力上,進一步加強地市、縣級和學校資助管理人員培訓,打通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
為切實推動精準資助,教育部辦公廳去年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進一步加強認定管理,既要精準識別,也要保護學生尊嚴,堅決禁止當眾訴苦、互相比窮等不當做法。今年,我們將狠抓這個文件的貫徹落實。
二是狠抓資助育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資助不只是給錢,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我們將抓住“一個核心”,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兩項能力”,即著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加強“三項教育”,即勵志教育、誠信教育、感恩和社會責任感教育,扎實推進資助育人工作,著力構建包括物質幫助、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精神激勵、規范管理等方面的長效機制,逐步探索建立起一條“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通道,讓每一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現從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完美升華,讓每一個受助學生同樣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同樣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
通過日常工作,我們了解到,不少地方和學校在精準資助和資助育人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比如湖南、陜西等省和中央民族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陜西師范大學、浙江大學等校在精準資助方面積累了很好的經驗;江蘇、福建等省和中央財經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東北大學等校在資助育人方面積累了很好的經驗。歡迎廣大新聞媒體朋友們前往這些地方和學校去了解、去調研、去宣傳。
最后,趁新學期開學之際,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在此發出“三個懇請”:
(一)懇請廣大學生:又到開學季,千萬別上當
開學了,廣大學生在開開心心入學報到的同時,要提高警惕,擦亮眼睛,不要被電話、短信、微信中的詐騙信息所蒙蔽。詐騙分子往往會在新學期的開學前后,打著關心學生的旗號,以發獎學金、捐助學金的名義,引誘學生上當受騙。特別提醒廣大學生們,天上不會掉餡餅,請千萬不要相信“貸款不用還”“手續超簡便”之類的謊言。目前,只要上學有經濟困難,國家都會提供適當的幫助,入學前、入學時、入學后都不用愁。有困難有疑問時,請找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找學生資助管理部門和學校;申請助學貸款時,請找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銀行等,千萬不要相信那些無中生有的“網上銀行”“微信銀行”。
(二)懇請廣大資助工作者:貧困學子需幫助,狠抓落實別馬虎
新學期開學前后是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有效節點,在這個關鍵時刻,廣大資助工作者要睜大眼睛,打起精神,急困難學生之所急,想困難學生之所想,俯下身子,耐住性子,幫助困難學生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所有學生資助工作者都要“擼起袖子加油干!”,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做得有深度、有溫度,讓廣大貧困學生及其家長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感受到春天般的溫暖。
(三)懇請各位媒體朋友:關注、支持和指導“中國學生資助”微信公眾號的建設
為了讓國家的好政策更廣泛更及時更便利的送到每個需要幫助的學生手里頭,讓學生資助工作更接地氣,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開發了“中國學生資助”微信公眾號,擬于近期上線。大家在微信中直接搜索“中國學生資助”即可搜到,懇請媒體朋友們予以指導。我們希望把這個平臺打造成與貧困學子無障礙溝通的橋梁,打造成與媒體良性互動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