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留學咨詢顧問,我每天都在跟形形色色的家長、學生打交道。在幫助他們答疑解惑、選擇學校的時候,我發現不少家長和同學對待選校的問題存在很大的誤區,比如只重視排名、對自己認識不清等等。很多錯誤的信息不斷地干擾著他們對學校的判斷。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幫同學們梳理一下,擇校真正應該注意的問題。
問題一:從認清自己開始
學生在申請學校前,首先要考慮自己的語言水平和興趣點在哪里,考慮將來打算做什么?應該朝哪個方向發展?對自己有個全面的認識后,再匹配適合自己的學校,這樣才不會盲目。
問題二:排名只是個參考
經常有學生跟我說“老師,我只上前50的學校”抑或是“排名100以后的學校我可不考慮啊”。雖說在選校的過程中,排名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但過分追求排名往往暴露了學生浮躁的心態以及對美國院校的無知。
美國的確是個名校云集的地方,但是這類名校無論在申請、學習以及競爭方面的壓力都是非常大的,要充分考慮清楚自己是否真正有能力在這個環境下生存。美國有4000多所大學,除了那鳳毛麟角的名校外,其它的學校也有很多非常出色的專業和優秀的師資,某些方面并不在名校之下。歸根結底,排名只是個參考,需要考慮的因素還有很多。
問題三:要不要先選專業
大家都知道,美國本科前兩年主要是通識教育,在設定大概方向前,選專業似乎為時過早。但要考慮的是,每所學校教育培養的方向不一,差別很大。所以,專業的選擇還是應該提前考慮。如打算今后往音樂方向發展的學生,去到一所工程學院,那就南轅北轍了,即使學校的名聲在響,恐怕學生學得也會很痛苦。
問題四:地理位置與氣候條件
在咨詢的過程中,我經常會給學生講解美國各個地區的情況,因為在留學準備之初,很多同學和家長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學校排名和應付各種考試上,通常會忽視自然和人文環境,這樣就容易導致到美國以后才發現自己根本不能適應當地的環境。
美國的一些高等院校坐落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如紐約市的哥倫比亞大學、洛杉磯的南加州大學、芝加哥的芝加哥大學等。這些城市生活節奏快、機會多,但也充滿了城市生活的種種壓力。很多學校即使學費不高,較高的生活費也會增加留學的費用。
還有一些學校坐落于城市之外,甚至是在半山腰的小鎮。這些學校大多環境優美,生活節奏慢,輕松舒適,當地人也很友善,對學習地道的語言,提升人際交往能力都是很有好處的。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的氣候,因為美國的國土面積很大,氣候呈多樣化趨勢。五大湖地區雪量大,在芝加哥上學的同學應該對冬天的風雪天氣印象深刻。南部佛羅里達地區風暴頻發;西海岸的加州地區陽光充足、溫暖宜人,華盛頓州則經常陰雨綿綿;而靠近北極圈的阿拉斯加,冰天雪地,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得了的。對于體質較弱的同學,尤其是女生,一定要對所選學校的氣候環境多加考慮。
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學校的宗教背景、獎學金的發放、學校規模大小等諸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