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7月到明年2月,在嶗山沙子口附近的一家藝術學校里,240多名來自山東各地的學生要集聚在此全封閉訓練。這群美術藝考生一天至少要畫12個小時,染黑的手指、沾滿顏料的衣服、勵志的標語……在今年的藝考季里,這群追逐色彩夢的學子將開啟艱難又略感心酸的藝考路。12月17日,記者走近這群筑夢色彩的美術生,為您揭開大學夢背后的故事。
教室只有畫筆沙沙響
17日,記者來到位于嶗山區沙子口的青島新意新象文化藝術學校,看到不少學生已經開始收拾行李,準備回家鄉參加12月20日的山東美術統考,參加完統考后將再回來封閉訓練,這種全封閉式的畫畫訓練會一直持續到明年2月底美術專業校考結束。
除了收拾行李回家鄉備考的學生以外,在學校的三間教室里依然坐滿了學生,“這是青島本地的學生,他們要在這里待到明天,19號看考場,20號就要步入他們今年藝考征程的第一站—— 美術統考。”校長蘇友強告訴記者。
這些美術生的生活很簡單,基本上三點一線,宿舍、食堂、教室,而教室里作畫則占據了他們絕大部分時間。學校教室有三間,兩間大教室、一間小教室,而三個教室與平常學校里的教室大為不同,教室頗像工廠廠房,教室里沒有課桌,只有不同樣子的小椅子、畫架、紙張、顏料,而記者進入其中一間教室,仔細靜聽,除去老師為學生講解的話語,鉛筆在畫紙上摩挲的沙沙聲回響在教室。
一天至少畫12小時
在一間大教室里,記者看到,白色的墻壁上貼滿了各種畫作,有素描有水粉畫,這些都是學生的畫作展示,時刻激勵自己努力。墻壁上與畫作交相輝映的是各種標語。“留下汗水,帶走成績”“多一份投入”,鼓勵的標語與認真作畫的學生形成一幅勵志畫面。蘇友強說,貼這些標語目的很簡單,就是督促學生們努力再努力。
在這個全封閉式的美術生“訓練營”里,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和大學、成績相關。在一間大教室的門口墻壁上貼著12月13日的考試成績,在這間教室學習的每個學生的成績都明確列出來貼在墻上,以告誡每個學生要努力。“學校每個星期都會組織一次模擬考試,考試的內容和美術統考的內容一樣,老師會正常改卷,得出成績貼在墻上。”蘇友強說。隨著統考的臨近,教室里更加緊張了,記者看到,每一位學生的手都是烏黑的,那是因為長時間拿鉛筆畫素描的原因。
程序式的作息,每天早上7點半起床,吃過飯8點半開始上課,上了課就拿起畫筆不停在作畫,畫畫會持續到上午11點半。吃過飯午休后下午1點半開始上課,下午4點半下課。休整過后還有晚上6點開始的晚課,晚課9點結束,緊接著是晚自習時間,而晚自習會持續到夜里12點半。“原來我們的晚自習上到11點半,可是學生主動說想上到12點半,考試臨近了,我們就把晚自習拖長了。北京那邊有的美術學校會上到凌晨2點多。”蘇友強說。粗算下來,每個學生每天畫畫的時間至少在12個小時。
不少復讀生在“二戰”
學生上課的方式著實有些枯燥。教室里除了學生在不停作畫外,還有跟班的老師不停地在學生中間穿梭,學校總共24名專業老師,每位老師會指導20到30名左右的學生,這種指導是針對性的。“畫一張素描得需要3個小時,隨著考試漸近,每個學生的程度是不一樣的,我們會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分別指導。別看大家畫的都是圖片上的靜物,可如何構圖、黑白灰的關系搭配都是很重要的,也是區別考生水平如何的方法。”學校的李老師告訴記者,每天每個學生至少要畫三張畫,畫素描的話兩天就會用完一根鉛筆。
考生小楊從今年9月份來到這個學校,每天都在這里集訓,臨近考試她顯得有些焦躁。與其他考生不同,她是一名復讀生,因為是“二戰”,今年的藝考準備期顯得更有壓力。“其實去年考了一個比較不錯的學校,但不是我理想的大學,所以我放棄了。”小楊告訴記者,去年她文化課和專業課都過了陜西師范大學,但她的目標是上海大學。“必須上最喜歡的專業,再者西安太遠了,所以我選擇復讀。”兩年的藝考路走下來,到目前小楊畫了1000多幅畫,這些畫代表著她追逐夢想的痕跡。“所有的畫我都留著,這是財富。回想藝考路,最難的時候就是現在,因為復讀,我已經20歲了,如果今年考不上會很尷尬,必須倍加努力,所以壓力大了些。”小楊說。
小楊旁邊的王鈞凱也是復讀生,去年他畢業于青島一中,當初選擇美術高考就是為了沖擊一所好大學。“我是今年7月份來到這里集訓的,因為與其他人不一樣,我的專業要差一些,但文化課是我的強項。”王鈞凱說,去年因為專業課太差沒有考上大學,今年也是鉚足了勁一定要提高專業能力。“爸媽對我考上一所好大學期望很大,我也是如此。藝考路就像一次冒險,從一開始選擇,到付出努力學習,再到最后到處趕考校考都是一場冒險。而這一切的前提都是我們必須努力。”王鈞凱說。
能考“985”,她卻偏走美術獨木橋
■人物
杜濱杉是這所學校的“另類”,不是說她的長相,而是她的執著。午飯后,記者采訪到了杜濱杉,黑色的運動褲上沾滿了五顏六色的顏料,手指上滿是油污,這個言語犀利、思路清晰的女生在藝考路上倍加努力。“我是58中的應屆生,其實我的文化課成績不錯,綜合成績是年級第9,但是因為喜歡畫畫,選擇了藝考路,決定在這條路上賭賭人生。”杜濱杉說。
從小學開始到高中,杜濱杉學習都非常好,直升到58中以后,考什么大學,學什么專業的問題擺在了面前。“我的爺爺是畫國畫的,是他給了我啟蒙,我從小就愛上了畫畫,初中的時候還自己創作了四格漫畫呢。”從小就是個“小畫家”的杜濱杉決定選擇美術藝考這條路,可學美術在爸媽看來有點“離經叛道”,爸媽想讓杜濱杉認真學文化課走常規路,因為小杜穩定發揮上個“985”大學沒有問題,為此孩子和父母沒少起爭執。“高二到高三的暑假我和父母認真談了一次,我說我想追逐自己喜歡的大學,喜歡的專業,希望父母支持。”小杜說,這一次的談心說服了父母,小杜從高三開始拾起畫筆,追逐美術夢。
可困難來了,即使高二開始學美術都算半路出家,別說高三才開始學,而小杜瞄準的學校是清華美院,文化課要求580分左右,專業課要求也不低。“為了趕上別人,每天夜里回到宿舍后,我會再到走廊上畫畫到夜里兩點。我一定要補上欠缺的專業課,但每當看到我趕不上別人水平時心里非常難過,總想哭。”小杜說,她的夢想是當一名漫畫家,對于未來,她想上喜歡的大學,學喜歡的專業,做喜歡的事。但在這些美麗夢想面前,她的藝考路仍然是“路漫漫其修遠”。
■觀察
時間金錢投入巨大,到底有多大產出?
與學生付出的畫畫時間和努力相比,更為直接的現實是藝考的金錢投入。王鈞凱說,去年他粗略算了一下,自己的藝考花費已經達到了7萬多。“水粉顏料就很貴,一年的顏料費、畫具費就得一萬多。再加上學校校考的報名費,報考一所學校就得兩百多,還有趕考的住宿費、機票火車票費用,真是一筆很大的開銷。”王鈞凱說,還有很大一部分開銷是學費。
校長蘇友強告訴記者,從暑假到來年2月校考結束這半年多的時間,每個學生的學費是25000元,而學校還開設了小班教學,學費是35000元,這還不包括住宿費。蘇友強說,藝考確實是比較大的投入,不僅要投入精力學習,更要投入資金來支撐考試,平均下來的花費也得5萬元以上,所以每個藝考生的藝考路都是充滿艱辛的。
耗上時間、投入金錢,投入如此大,能收獲什么?這是擺在很多考生面前的問題,也是他們畫筆不停歇的原因所在。記者采訪了不少美術考生,他們說最大的焦慮來自于對未來的不確定,能不能考上好學校,這樣付出是否值得,這些問題不停地在心里盤問著。
島城一位教育專家分析稱,從過去只有專業性美術院校以及知名高校招收美術專業到現在全國幾乎所有的本科大學都招收美術生,不斷敞開的本科大學懷抱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考生選擇拿起畫筆追逐黑白與彩色交錯的美術大學夢。
蘇友強告訴記者,他們學校每年的美術生中,將美術藝考當成升學捷徑的學生比例能占到80%多,而真正為了追逐美術夢想的學生則少之又少。“大學畢業的美術生就業呈現兩極分化,八大美院、清華美院、江南大學等頂尖的美術類專業就業很好,因為隨著社會對美的需求增大,人們對個性化的需求增大,高端的設計、美術人才缺口不小。可很多實力不強的本科大學的美術相關專業就業卻并不盡如人意,很多考上這些大學的學生大多在大學選擇另尋出路,真正從事美術相關行業的并不多。”島城教育專家告訴記者,每年高考文化課能考到300多分又能拿到一本大學的專業合格證,就能上一本大學,這么低的文化課成績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選擇美術藝考這條路,可選擇了美術之路考上了大學,如何發展,如何就業,則需要這些從藝考獨木橋走過來的藝考生仔細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