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海峽兩岸中華詩詞論壇9日在湖北武漢開幕。來自海峽兩岸詩詞界的300余名代表就兩岸詩詞文化交流、創作進行了深入探討。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鐵農出席開幕式。
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表示,中華詩詞是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橋梁,此次詩詞論壇的召開,展示了兩岸文化交流的成果。
全國政協港澳臺委員會副主任劉凡提出,要把詩詞論壇打造成文化品牌,延伸到教育、文化產業等多個領域,拓寬兩岸文化交流的空間和層次。同時,加強對青少年的傳統詩詞文化教育,讓研習、創作古詩詞走向大眾化,發揮古詩詞的美育、德育功能。
“兩岸在詩詞文化、教育等方面既同根同源,又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構成了兩岸交流的前提。”中華文化促進會常務副主席王石認為,當前,中華詩詞在人們生活中的影響較低。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對精神的、無形的文化發掘還不夠。針對這些問題,中華詩詞學會會長鄭欣淼呼吁,應加強面向公眾的詩詞文化建設,詩人學者要創作出更多有時代感的優秀作品。
光明日報副總編輯陸先高出席會議并介紹了光明日報在推動中華詩詞文化傳承和發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去年,光明日報社參與主辦的“詩詞中國”大賽吸引了4000萬人次參與、1.29億次轉發,被譽為“文化傳播史上的奇跡”。他表示,光明日報將通過多樣化的媒體平臺,加大宣傳力度,促進兩岸詩詞文化交流。
此次論壇共收到學術論文50余篇,擬輯錄成冊,展示兩岸詩詞文化交流的成果。
當天,還舉辦了聶紺弩詩詞獎頒獎大會。劉征獲聶紺弩詩詞成就獎,劉慶云、丁國成獲聶紺弩詩詞創作獎,吳榮富(臺灣)、葉文福獲聶紺弩詩詞評論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