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亚洲国产精品_久久精品在线免费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www_在线播放精品

4007-567-088
通知公告:

我院2025招生已正式啟動,名額有限,預報從速!

點擊報名

免費獲取簡章

認真填寫以下信息,免費郵寄招生簡章!

申請人 *
聯系電話 *
郵寄地址 *
身份證號 *
聯系我們
在線報名

報名成功后,48小時內院校老師電話回訪!點擊在線報名

在線咨詢

咨詢專業老師為您解答疑問

校園動態
您的位置:首頁> 校園動態

變化的是媒體,不變的是青春——敬一丹攜新書來校開講

發布日期:2017-05-24 14:12:51

5月23日下午三點,由浙江傳媒學院主辦,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承辦的講座“變化的媒體,不變的青春”在下沙校區行政樓報告廳舉行。敬一丹攜新書《我末代工農兵學員》與四位大學同窗一起,回顧了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

此次講座共邀請了5位主講人,他們分別為:中國電視家協會、主持人委員會主任,原《焦點訪談》、《感動中國》欄目主持人,浙江傳媒學院客座教授敬一丹;原浙江廣播電視集團副總編輯,浙江廣播電視學會副會長董傳亮;浙江傳媒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專業負責人王福生教授;浙江傳媒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國家級特色專業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項目負責人金重建教授;浙江傳媒學院專家委員會會員、學校教學督導韓菊教授。

校黨委副書記湯兆武對敬一丹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他指出,在如今這樣一個媒體變革的時代,每一位浙傳學子都應該認識到自己肩負的神圣職責與光榮使命,同時希望同學們能從五位前輩的青春勵志故事中汲取營養、書寫出屬于自己青春的精彩篇章。

《我末代工農兵學員》是敬一丹等經歷過上山下鄉的匆匆歲月的一代人的青春回憶,更是這批“50后”作為末代工農兵學員的大學經歷。作為在中國巨大的時代變遷中長大的一代人,他們不僅趕上了“文化大革命”,趕上了“上山下鄉”,趕上了“推薦上大學”,而且還趕上了改革開放。時代賦予了他們特殊的青春,他們41年來的青春浪漫和艱難跋涉,都在書中留下了印記。

現場的敬一丹,穿件素色連衣裙,搭配長款項鏈。她這樣理解“末代”:“1977年恢復高考后,我才意識到,76級與77級的區別,不是屆的區別,而是代的區別。就是這樣巧,我們入學、畢業都在歷史的轉折點上。向后看,末代工農兵學員與往屆工農兵學員不同;向前看,與77級、78級更不同。‘末代’這個詞,有著多層次的味道,它帶著特殊年代的舊痕跡,也有新時代的些微征兆;‘末代’,意味著一種終結,也留下了回味。”

“我在書里還寫了幾碗面的故事。那時候我特別喜歡吃面條,但我們大學食堂從來不賣面條,只有病號飯可以吃到,我就經常想怎么能生病。”敬一丹笑著解釋,后來真病了,就弱弱地跟大夫說能不能開一個病號飯的條,大夫真就開了小紙條,“我拿著紙條開始期待,在食堂小窗口想象這碗面什么樣:炸醬面還是熱干面?放西紅柿還是菠菜?”最后面條來了,飯盆里就是“糊狀”的。敬一丹說,沒有蔥花也沒有菠菜,“也不知道煮了多久,我真有點委屈,就站在那兒把一碗面吞了”。

“敬一丹幾十年和自己‘過不去’,才走到了今天。”董傳亮在回憶大學的敬一丹時,特別感慨,他認為,在年輕的時候像敬一丹一樣跟自己“過不去”,才能在自己理想的道路上,走的更遠。王福生聊到他所朗誦的詩文,在微信朋友圈里傳播的時候,他全面體會到了分享的愉悅。通過傳播,可以讓更多的人去閱讀經典,通過閱讀,可以讓人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國文化的精髓。

在座同學表示,臺上的五位老師都非常幽默,但又非常有力量,尤其是聽他們講起以前的故事時,你覺得好笑的同時,也會體會到這背后的辛酸。我覺得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生活,說句老土的話,如今平靜的學習環境來之不易,我們應該珍惜它。

講座結束后,敬一丹等五位主講人為同學們簽字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