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填寫以下信息,免費郵寄招生簡章!
申請人 | * | |
聯系電話 | * | |
郵寄地址 | * | |
身份證號 | * |
王樹增少將為我校師生講述長征精神及其當代意義
發布日期:2016-06-09 11:04:29
為建設好學習型黨組織,切實加強“兩學一做”學習教育,6月2日下午,我校特邀校本部1991屆校友,國家一級作家、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全軍藝術委員會委員王樹增少將為廣大師生舉辦“長征精神的當代意義”專題報告會。校長涂清云教授、校黨委書記唐偉教授、校黨委副書記金洋同志以及師生代表300多人聆聽了報告。校黨委書記唐偉教授主持報告會。
王樹增少將作為著名軍旅作家,代表作有長篇紀實文學《長征》、《抗日戰爭》等。其中,《長征》出版10年來,先后獲得中國出版政府獎、優秀圖書獎、優秀裝幀設計獎、第十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第四屆魯迅文學獎等多項國家級圖書獎等。
報告會上,王樹增少將通過客觀翔實的歷史資料,以獨特的歷史眼光和敏銳的思維洞察力,系統講述了長征這個80年前改變國家和民族命運的壯舉和奇跡,為在場人員生動介紹長征過程中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事例,展現了紅軍長征精神的豐富內涵。
王樹增少將在講座中強調了長征和信仰的重要意義。他指出,長征是信念不朽的象征。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不畏艱難險阻的遠征,同時也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傳播理想的遠征,更是突破了國度、階級和政治界限的人類精神的豐碑。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給予人類的精神財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滅的信念。他說,長征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一千年來“影響人類進程”的100件事,是西方的專家和學術界的頂級的權威們認識到那次由中國共產黨人創造的偉大軍事遠征叫長征,在精神層面上深刻地影響了人類進程。報告中,王樹增少將引用方志敏、湘江戰役等長征故事,指出“信仰”是長征勝利的動力所在,信仰能夠催生出英雄主義行為。革命先烈們在艱苦歲月中所展現出來的樂觀主義、英雄主義等高貴品質,至今仍讓我們仰望,這些都將為我們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王樹增少將認為,長征精神當代意義的一個重要內核就是永不言敗的精神。他希望廣大師生面對人生中的困難要有“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氣概,把“失敗”從人生字典中抹去,相信自己,不怕困難,保持樂觀。
唐偉書記在報告會上指出,王樹增少將的講述讓我們深刻體會到長征精神的力量。這是一種信仰的力量,這種力量支撐著革命先輩們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浴血奮戰、不斷前進、不斷奪取勝利,讓人既震撼又感動,同時深受教育和啟發。他說,盡管長征勝利已經過去80年了,世情、國情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長征精神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唐偉書記要求全體黨員在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方面,要以身作則,起先鋒模范作用,要在踐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堅定理想信念,從偉大的長征精神中吸取動力,做勇于擔當的合格黨員、稱職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