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填寫以下信息,免費郵寄招生簡章!
“人民日報校園行”走進北京師范大學
發布日期:2013-04-10
10月10日,“人民日報校園行系列活動——北京師范大學之行”在英東學術會堂舉辦,我校與人民日報社簽署全面合作協議,共建“教育新聞與傳媒研究中心”。人民日報副總編輯馬利,我校黨委書記劉川生、黨委副書記王炳林出席活動。人民日報社相關單位負責人,我校黨委宣傳部、文學院、共建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相關負責同志參加了活動。
劉川生書記在歡迎詞中指出,《人民日報》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是中國共產黨的機關報,是“中國第一大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上最具權威性、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報紙之一。自1948年創刊以來,人民日報不僅成為聯系政府與民眾的重要橋梁,也成為世界觀察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人民日報始終與時代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在中國革命、國家建設和改革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劉川生書記指出,北京師范大學與人民日報有著同樣的歷史擔當和時代使命。多年來,一批又一批北京師范大學畢業生走向人民日報社的工作崗位,為人民日報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成為雙方合作的橋梁和紐帶。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北京師范與人民日報社簽署全面合作協議,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對進一步提升黨報的影響力,提升學校服務國家戰略的能力和水平,提升中國教育的傳播力,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圍繞落實全面合作協議,劉川生書記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堅持優勢互補,合作共贏,通過共建“教育新聞與傳媒研究中心”,促進教育理念的大眾化傳播,提升教育報道的專業性,增強教育報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二是堅持改革創新,服務人才培養,雙方聯合開設傳媒專業選修課,進一步開辟教學和實踐基地,共同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提高新聞宣傳人才的培養質量;三是堅持文化引領,弘揚主旋律,積極推動人民日報進課堂、進院系、進支部、進學生宿舍,積極弘揚主旋律和主流價值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
簽約儀式上,王炳林副書記與馬利副總編輯代表雙方簽署了全面合作協議。劉川生書記向馬利副總編輯頒發了北京師范大學兼職教授聘書。劉川生書記、馬利副總編輯共同為“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新聞與傳媒研究中心”揭牌。來自學校各院系的300余名師生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
根據雙方全面合作協議成立的“教育新聞與傳媒研究中心”,以“提升教育的傳播水平,增強傳媒的教育功能”為宗旨,堅持理論研究與新聞宣傳工作實踐相結合,是以應用型研究為主的協同創新機構。中心將在研究國家與地方教育傳媒策略、提升青少年媒介素養、促進中國教育經驗的國際傳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承擔培養教育傳媒拔尖創新人才、培訓師資與傳媒從業人員、開展教育傳媒相關科學研究等任務。研究中心力爭建成教育傳媒開發的智囊庫、專業教育與教育媒體溝通的橋梁、教育資源的轉化平臺,以及媒介教育課程開發與教師培訓的重要基地。根據合作協議,雙方還將在輿論宣傳、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就業引導、品牌推廣等方面開展全面深入長期的合作。
儀式后,馬利副總編輯做了題為“大數據時代:人民日報的全媒體方陣”的主旨演講。她與同學們分享了在全媒體時代,人民日報社所做的思考與探索,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人民日報、人民網、人民搜索、人民日報法人微博的歷史、發展與現狀。演講最后,馬利副總編深情寄語北師大學子:青年學生在昂揚自信、揮灑青春的同時,心中一定要有大局?,F在社會上出現的各種雜音、噪音,都是發展中的陣痛,都是難免的。但是國家要發展,民族要振興,做一個北師大的學子,更要多一份沉穩、多一份扎實、多一份北師大人的氣質。
在交流互動環節,人民日報社新聞協調部主任曹煥榮、人民日報評論部主任盧新寧、人民網總裁兼總編輯廖玒、人民日報社數字傳播辦公室主任余繼軍、人民日報社體育部副主任汪大昭、人民日報社國際部記者焦翔與現場的師生進行了深入溝通。嘉賓們回答了大家提出的各類問題,并與師生們就新聞時效性與報道深度之間的關系、新聞評論的立場和視角、教育新聞的發展趨勢、數字媒體的傳播特點等一系列話題進行了熱烈研討。